文章分類

2012年5月14日 星期一

《武藝中的禪》摘錄與想法

武藝中的禪是修丁敏老師的國文所推薦一本書,起初聽到禪就會令人聯想到佛教性質的成分在內,但是真正去了解才知道有很多生活道理與處世哲學在內。在這書中作者把與李小龍及劉吉美等老師學禪與武術的體悟寫成短篇,道理不易理解但卻很實用。

1.不動與動
詠春拳擁有不拘形式的風格,又稱「中國擊拳」拳法簡單實際,所以在歐美盛行。作者在學習「貼手法」,主要方式是手幾乎貼近對方,透過對方抽手預知下一拳可能方向。好得師傅可以透過與我貼手的感覺,這種細微的感覺就可以讀出企圖,就好像通靈者可以讀出人心一樣。

在這貼手法中我們可以學習的是:
「必須學習讓耐心和寧靜抑制焦慮而狂亂的動作,如此才能有所作為」


「優秀的拳師可以認得這些動作的"本來"面貌,這是一種偵測和實驗的過程。好拳師必須耐心夠、觀察敏銳、應戰沉著。一抓到機會就全力以赴。」


「當難題發生後,不要立刻反擊,也不要否認;你必須接受和承認它。耐心尋找解決辦法或出路,然後全力以赴。」

→忍一時風平浪靜,的確。但是有時候要忍住內心焦慮跟狂亂是需要練習與經驗累積的。
2.伸展你的氣
合氣道被稱為「柔軟的藝術」 ,運用氣的本質─一種看不建的生命或是力量,雖然無形無色,但大多數武師都在努力培養它。這篇指出每個人都有氣,我們要學會運用它,把氣運用在對的地方就像母親可以再發現小孩被困在房間內,把一扇重門擊倒,這是一種人人本具的內在力量,它能夠擴展人的資源如果學會如何運用。

「力量來自於心,當身和心協調時,氣就顯現出來。只要練習,就可以隨心所欲地運氣。」


「氣的中心在心田。相信宇宙的一切氣都流經丹田,然後通往四面八方擴散出去。不管身在何處,你都是宇宙中心」─這句話好棒!

→從來不會想說身體有「氣」這種東西,也不知道氣功在幹嘛。但是看到這篇介紹感覺是一種很有深度的練習。透過它上面教的簡單體會氣的存在方法,有種涼涼的感覺在身體中流竄,不知道這是否就是氣?


3.禪的呼吸
這篇主要在講透過類似「腹式呼吸」專注於呼吸這件事上來分散痛苦時候的"知覺",以至於在面對開刀、病痛時候可以減緩痛苦。這好像給我了可以空手打碎三層磚塊或是其他難以理解的舉動一種解釋。

「越專注於呼吸,就越能免於死亡的恐懼。在幾分鐘內又可以再度控制自己的身體。」


「藉著把氣息觀想成霧,其他思想就進不了我的心;藉著全神貫注於呼吸,很快就可以放鬆了」


「每當處在緊張或焦慮的情況下,呼吸變的不規則,恐懼也擾亂思想情緒程序,使得身心幾乎麻木不仁時,作者發現這種禪的呼吸法特別有用」

→完全可以體會作者的這種經驗,到現在想到某些畫面還是會出現這些可以說是身體的反射動作?緊張的呼吸急促很像氣喘、害怕得說不出話來、身心幾乎麻木不仁,那已經不是可以用哭來宣洩的東西了。你想要的只有逃。

也許可以學學這種腹式呼吸方式來調節身心,腹式呼吸也常被孕婦生產上所運用來調節疼痛感。

4.順勢而動
這篇是在意圖攻擊對手或是以硬碰硬的方式來迎接他人攻擊的技巧,其實是順勢而動

「當別人打你的時候,他是把他的氣伸展到你身上;當他認為他可以打到你時,即使他的身體還沒有動,他的氣已經開始流。他的動作是由他的心所指揮。如果你能重新指揮他的心和氣的流動,你根本沒必要管他身體。那就是秘密:引導他的心離開你,他的身體也就離開你了。


「不要擾亂他的氣流,使他發現你的意圖。不要打、不要拉、不要推,你只需要輕柔的觸碰他的身體,把他身體導向你目標所在」


「合氣道的基本原理是:屈服於一個像你進攻的力量,但卻不讓他傷害你。」


「你越想解答它,它就越捉摸不著」


→我想這就是臥虎藏龍中:緊握雙手甚麼都沒有,放開手卻擁有一切的實踐。忍一時風平浪靜,把怒氣疏導出去,但不是回報於強押者身上,不要讓對方有機會消耗自己的精力,非常好用!

→柔可以克剛,天下莫柔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先,以其無以易之也。故柔能勝剛,若之勝強,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老子

5.怒而不動

「對別人攻擊或是敵視的思想和感覺,並不算壞。當你知道有這些感覺時,你就不必要偽裝。可以學習"接受"這情緒,不過,壞得是讓這些情緒主宰你的本性。」


「衝突是真正武者所要避免的。」

『憤怒不需要行動。當你在憤怒中採取行動,你就失去自制。連自己都況至不了了,要怎麼控制別人。」→很喜歡這道理,要隨時控制自己情緒不要讓因為憤怒失控影響到別人。

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擊其首而尾至,擊其尾而首至,擊其中則首尾俱至  ─孫子


6認識真正的威脅
這與怒而不動很像,都在講面對威脅或是不利時的處理態度與方法。不要用極端的態度去處理威脅,是需要練習的。

李小龍:「當你的對手就在你的圓圈內,你不能或是不願意進一步或是退一步時,你就必須戰鬥。但在那之前你必須控制自己,維持安全距離」─沉的住氣,但是如果越界要擊力反擊。


「恐嚇者執意要激起它威脅對象的反應。當他企圖失敗時,他很快就會筋疲力盡,事情就是那麼簡單」 

→我想也是,面對不了解我們而對我們傷害的人,根本不用去理會,連頭都不要轉得繼續前進,不要中計。畢竟有些人就是無聊到只會想傷害別人。這篇寫到正確面對威脅的方法是,三思而後行,要靠忍耐,不要被嚇倒所以要多思考、少反應。

7.攝心:收緊你的心
我很喜歡這篇,上大學後感覺要培養甚麼一次做很多件事的能力。但有時候發現精力被分散,根本沒有一件事做得好。便開始檢討自己直到看到這篇文章。

李小龍的武術之道之一是:「心不能二用,要把身和心的一切力量都專注在一個特定目標上。攝心的祕密就是要屏除一切外來的思想,凡是達成眼前目標無關的思想都要放棄。」

「好的武師只把他的心放在一件事上。」

「來者不拒、有甚麼就完成甚麼,接著下來迎接下一件事。他不關心過去或是未來,他只關心當下所做的事。因為他的心事收緊的,所以他是平靜的,也能夠儲存力量。因為他心只容納一個思想,所以這個思想將住滿他整個人,就像水注滿水壺一般。你浪費了太多精力,因為你沒有抓住和擊中你的精力。

「不管是在生命上,或在練武蓆墊上,一顆不集中的心或是鬆弛的心只是在浪費精力而已。」
→專注的力量,當下那種感覺很美好。就像老師說的與自己、當下事件、時間合而為一。

8.無心:讓你的心流動
這種無心的動作,在文章中稱做「它」,它就是潛意識動作,只是動作而已。它就如此發生了。當動作透過熟能生巧的練習與熟悉,進而內化在一個人的身體與潛意識之中,就變得像反射動作。而無心的時候、當動作者與動作分離、思想不干預動作時,就是無心在運作,這時潛意識是最自由的、最不受拘束的。

「心必須經常保持在"流動"的狀態,因為當心停在任何地方時,就表示流動被阻止;如此一來,就對心產生了傷害。」

「讓直覺來做反應」→有很多企業家投資都是靠直覺,靠過去以內化的經驗來判斷。

「不要老是等著"它"發生,結果則是甚麼都沒發生」


「自我意識必須屈服於專注之下,你千萬不可以感覺你是在做它。」


「一旦意識到要追求和諧並盡力去達成它,那個思想就阻礙了心的流動,使心蒙滅」


最美好的事情往往在最自然的情況下發生。不要讓期望或是過度思想去阻礙新的流動,就順應直覺吧:)如果心裡有甚麼疙瘩或是不安,感覺就不一樣了,是真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